媒體聚焦
【寧夏日報客戶端】渠口蘋果需擦亮“金字招牌”
提起花果山,大家一定會聯想起《西游記》中孫大圣的猴王福地,豈不知在咱們寧夏黃河中寧段寧夏農墾渠口農場也有一座“花果山”,山上雖無孫大圣奔騰跳躍的猴子猴孫和漫山遍野的五色雜果,但是這里用黃河母乳澆灌的碩大蘋果卻成為眾多食果客的首選。
3月8日,和家人出去游玩的銀川市民馬麗在中石油廣場東路加油站剛給愛車加完油后,想買點小零食在路上吃,便走進了加油站的便利店。
進店沒走幾步,馬麗便被眼前的寧夏農墾渠口農場蘋果所吸引:“兩年前在朋友家吃過渠口蘋果,那脆甜的口感至今不能忘懷,沒想到在這里能買到?!闭f著,馬麗毫不猶豫就拎了一箱,滿意地付了賬。
渠口農場毗鄰中寧縣黃河西側,因從黃河直接開渠取水而得此名。蘋果是寧夏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特色農產品之一,由于渠口農場地處北緯37度周圍,屬于淡灰鈣砂性土壤,透氣性強,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周圍沒有工業污染,種出的水果品質好,尤其蘋果色澤鮮艷,品相俊俏,吸人眼球,一口咬下去水溜溜的,味道香甜甜,回味悠長。
3月10日,記者來到寧夏農墾集團渠口農場有限公司特色林果公司的有機蘋果基地,寬闊平坦的柏油路,規劃有序的綠化帶,藍天白云,工人們正在園中修剪枝條。
“別看這兒現在種滿了果樹,可10年前,咱們腳踩的地方卻是一片雜草叢生、亂石遍地的荒灘地?!鼻谵r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少軍說。
王少軍告訴記者,20世紀60年代,渠口農場種了第一代果園,到了80年代便由最初的3000畝發展到近萬畝,最鼎盛的時候年產蘋果2500萬公斤:“當時渠口農場‘山下米糧川,山上花果山’,我們的蘋果以口感好、品質優而享譽區內外,名為‘黃金帥’的黃元帥蘋果曾獲得農業農村部‘農產品金獎’?!?/p>
如今多年過去了,但渠口蘋果這一品牌依舊是眾多饕客的“心頭好”。特色林果公司不僅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且3000畝果園取得了有機認證,2019年和2020年先后獲得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第二屆寧夏蘋果評比大賽富士優質獎。
“目前我們果園連片面積4500畝,是自治區境內連片栽植蘋果面積最大林果基地。去年蘋果總產量達到150萬公斤?!碧厣止窘浝硗跷膹娬f。
在王文強的引領下,記者走進了特色林果公司冷庫,一進冷庫大門,濃郁的果香味撲面而來。指著一筐筐紅富士蘋果,王文強告訴記者,去年產的紅富士,主要銷到了上海、洛陽、福建等地,平均價格每公斤6元?,F在剩下的都是一些小果,將進入本地市場銷售:“別看我們這蘋果個頭小、品相一般,但口感很棒?!闭f著拿起一顆蘋果隨手掰開遞給記者,咬上一口滿嘴果汁,酸酸甜甜,唇齒留香。
“只可惜我們這么好的產品卻賣不上好價,去年平均每公斤的價格僅6元錢?!薄⊥跎佘娺z憾地說,主要還是名牌精品較少,果品市場占有率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p>
新年新氣象,今年一開春,渠口農場有限公司便制定了發展藍圖,逐步實現“訂單生產”,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嚴格按照質量追溯體系要求,嚴把種植、采收、運輸、質檢、入庫、銷售等環節,以優取勝,增加市場占有率。
“我們不能再一味只埋頭種樹,更要開拓市場,建立和完善果品批發市場,加強經紀人隊伍建設,開展各種促銷活動,大力開拓國內市場?!蓖跎佘娬f,盡快實現由計劃安排生產向市場引導生產轉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由粗放經營型向集約經營型轉變。
“我們的目標是,2023年果園面積穩定在5751畝,果品年產量達到2115噸,商品果率達到85%以上,優質果率提高到70%以上,重新擦亮‘渠口蘋果’的金字招牌,讓好產品賣出好價格,實現年產值876.8萬元以上?!蓖跎佘娮孕诺卣f。(寧夏日報記者 張瑛 文/圖)